2012年10月24日

经世济民

 

 

经济与经济学 现代汉语中的经济一词有两个语源,一个语源是古代汉语,另一个语源是日语。

在日本的电视节目上看到,其实日语的“经济”,就是来源于汉语“经世济民”。

 

1.古代汉语

    古代汉语中“经济”一词意为“经邦济世”、“经世济民”  ,略同于现代汉语中的“政治” , 至迟出现于三国时期。 

   《晋书·石苞传》 :苞为中护军司马师司马,司马懿闻苞薄行好色,以责司马师,师答 曰: “苞虽细行不足而有经国才略,夫贞廉之士未必能经济世务”云云。 《晋书·纪瞻传》 : 晋元帝司马睿(公元 317 年即位)褒奖纪瞻的诏书中说“ (纪)瞻忠亮雅正,识局经济。《晋 ” 书·殷浩传》 :简文帝司马昱(公元 371 年即位)答书“足下沈识淹长,思综通练,起而明 之,足以经济。 ”

    唐朝以后,此词用得就比较多了。

   《李太白诗》卷十二《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》“令弟经济士,谪居我何伤。 : ”杜甫《上 水遣怀》“本来经济才,何事独罕有。《宋史·王安石传》“朱熹尝论安石,以文章节行高 : ” : 一世,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。 ”

    以上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,意思都是“经邦济世” 、“经世济民”。

    宋代以后不仅语词上而且实际中经济一词也已普遍使用,以此命名的书也不少。如: 宋·滕洪编《经济文衡》 ;元·李士瞻撰、其曾孙李仲辑《经济文集》 ;明·陈其愫编《经济 文辑》 ;明·黄训编《皇明名臣经济录》 ;清· “求自强斋主人”编《皇朝经济文编》 ;清· “宜 今室主人”编《皇朝经济文新编》 。

    以上以“经济”为名的书,内容基本上不出传统“经济” 。

    《红楼梦》中多次出现“经济” 。例如第三十二回:湘云笑道: “还是这个情性不改。如 今大了,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,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,谈谈讲讲些 仕途经济的学问,也好将来应酬世务,日后也有个朋友。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 么! ”宝玉听了道: “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,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。 ”

    古人也有取名为“经济”的:明代小说《金瓶梅》中有一个人物就叫陈经济;清代名臣 陈廷敬的祖父也叫陈经济(陈廷敬父名陈昌期、祖父名陈经济、曾祖父名陈三乐) 。

   “政治”含义的“经济”一直使用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,才被 economy 含义的“经 济”取代。促成“经济”含义转变的是日本人。 

 

2.日语

    《广辞苑》 (第四版) “经济” ① : 《文中子· 礼乐》 治国救民、 经国济民、 政治; ②economy 经济;③俭约。 “经济学”:“研究经济现象的学问……,旧称理财学。  ”

    福泽谕吉(1835—1901 年,印在 10000 日元的钞票上)1868 年在庆应义塾讲授美国经 济学家弗兰西斯·威兰德(Francis Wayland)的《政治经济学原理》 ,同年翻译出版了在苏 格兰出版的由钱伯发行的学校和私人用的《经济学教科书》 ,被认为是最早向日本传播西方 经济学的人。日本人把 economy 翻译为“经济” ,把 economics 翻译为“经济学” ,以后中国 人接受了这种译法。 “economics”最初没有经过日译本也有直接被译到中国的,只是当时没 有用 “经济学” 这个词, 而是使用 “富国策”“生计学”“计学” 、 、 等词, 后来才统一译为 “经 济学” 。

3.economy 的来源

    色诺芬(Xennophon) (公元前 430 年左右—公元前 355 年以后)的《经济论》 ,又译《家政学》,古希腊奴隶制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的, 因此把组织管理奴隶制经济的各种问题都列入 “家政管理” 范围内, 英文的 “economy”一词就是从希腊文这个词演变而来的。 

 

   现代汉语中的经济一词,系采用 19 世纪日本的译法,其含义已不同于古代汉语中的经 济,而与西方现代语言中的 economy 相一致。

 

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